一、 政策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的教育技術手段不斷涌現,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對推進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融合、加強信息化教學環境與資源建設的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常態化,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重塑教育理念和教育體系具有革命性意義。
二、 需求分析
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和教學改革的發展,傳統教學方法已不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與發展的要求,教師的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高校中各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專業性和技術性都較強,需要較強的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專業學科的發展,讓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成為教學質量提升的利器。打造全聯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智慧教學空間,構建人人可學、處處可學、時時可學的“雙一流”智慧高校,是每個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
(1) 教學模式單一:現有的課程培養周期、模式存在著時間、資源方面的限制,學生學習比較被動,不能明確自己學習的目的、沒有足夠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依然按照傳統課堂上跟著教師走的方法進行學習,那么會大大影響教學效果,導致學習積極性差。
(2) 師生交流受限:傳統課堂上師生互動形式的單一、討論過程中無法將個人的學習成果展示分享至小組、小組間無法進行深層次互動協作,難以開展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也難以滿足學生對知識更深入探究的需要。
(3) 學生學習能動性差:隨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被廣泛接收與實踐,“任務驅動”、“主題活動”、“合作探究”等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也成為教學的常態模式。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變得越來越重要。
(4) 教研活動形式單一:借助互聯網建立協同備課機制,教師可以與其他學校的教學專家和同行開展網上教研;教師能夠利用多種數據分析教學環節中的各種數據,及時解決教學問題,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實現合理與有效的教學決策。同時調整教案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學習路徑。
三、 方案結構
智慧教室沉浸式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解決方案建立豐富多樣在線教學的場景,確保每個環節的體驗都可追蹤、可追溯、可分析、可改進,把對教學過程過監控可視化,以線下教學結合線上學習為主的混合式教學方式,補充線上教育,延伸線下教育,把傳統教學方式的優勢和網絡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實現“輸入-內化-輸出”的教育閉環,真正打造線上線下聯動的全場景業務閉環。
Tel-400-066-2003